关注!呼吸道疾病感染高峰期已过,这些诊疗和预防方法仍是关键
进入冬季,气温降低,前段时间,流感、肺炎支原体感染、细菌感染等多种类型的呼吸道疾病患者暴增,各大医院都是人满为患。12月24日,国家卫生健康委举行了新闻发布会,发布会指出,全国医疗机构门急诊呼吸道疾病诊疗量总体继续呈波动下降趋势,但当前急性呼吸道疾病依然呈现以流感病毒为主、其他多种病原体共同流行的态势。
流感已经占据“主导”地位了吗?应对流感,又有哪些好的措施呢?山西晚报记者进行了走访。
诊疗量减少“病原”不明情况多
在山西省人民医院呼吸与重症科病房,山西晚报记者见到了魏东光主任,对最近的诊疗情况,他表示,最近确实诊疗量下降了。但如果想知道门诊患者多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呼吸道疾病,魏东光表示,因为并非所有患者都进行相关的抗原检测,所以不能十分肯定地对所有患者进行分型。
“不同的病原体、微生物导致的呼吸道疾病的症状也是不同的。”魏东光说,肺炎支原体感染病程进展相对较慢,以发热、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,早期为剧烈干咳。腺病毒呼吸道感染典型症状是咳嗽、鼻塞和咽炎,另有部分分型的腺病毒可导致腹痛、腹泻等。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轻症及早期症状类似于普通感冒,严重者会出现呼吸困难或呼吸急促、喘息、烦躁不安、食欲减退等。鼻病毒是引起普通感冒的主要病原体,近半数的急性呼吸道疾病感染由鼻病毒感染引起。“而且,现在也有多重病原体、病毒叠加的情况出现。”他说,所以对患者的病原评估就相对复杂,但根据国家卫健委和省级疾控中心的监测情况,以及对大部分患者的病情诊断来说,还是流感比较多。
那普通人如果出现了发烧、咳嗽、呕吐等症状,如何判断属于哪种呼吸道疾病呢?一般情况下,普通人确实很难判断自己属于哪种呼吸道疾病。呼吸道疾病的症状都比较像,包括发烧、咳嗽、咽痛等,那就需要大家看看自己是在什么情况下被感染的。魏东光解释,但如果在家庭内出现聚集病例,或者是学校、幼儿园出现聚集病例,也就是多人发病,通常认为属于传染性的疾病,需要做好自我隔离,不要带病上学、上班,避免传染给更多人。
哪些情况需要到医院就医?魏东光表示,对于老人、幼儿、孕妇,有基础疾病、免疫力低下以及肥胖等高风险人群,感染后更容易发展为重症,所以一旦发病,应尽快就医,明确病因,及时治疗。对于普通人群,如果在休息期间高烧超过3天没有缓解趋势,或者有剧烈的咳嗽、胸痛、胸闷、呼吸急促、喘憋等,婴幼儿出现喂食困难,甚至有嗜睡、精神萎靡、烦躁不安等,也应该及时就医。
预防流感接种疫苗最有效
为什么今年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患者如此之多?对此,魏东光表示,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后,公众科学佩戴口罩、勤洗手等良好卫生习惯有所弱化,这本身不利于呼吸道传染病防控。“可能是过去三年大家防护措施做得比较好,感染减少了,所以体内针对这些病原体的抗体水平普遍下降了。也就是说,病原体的传染性没有增强,但是人体相应的防护力下降了,所以可能导致感染的人数增加了。”他说。
说到预防,魏东光表示,接种疫苗是最经济有效的预防手段之一,只要按要求在专业机构接种,都能有良好效果。“尤其是流感疫苗。”魏东光说。流感病毒有多个型别和亚型可以引起流行,感染了某个型别或者亚型后,还可能有感染其他型别或者亚型的风险。流感疫苗则是覆盖了多种不同型别和亚型的多价疫苗,如果感染上了某种型别的流感后接种疫苗,其中包含了其他型别的流感成分,依然能够发挥预防该型别流感的作用。通常情况下,接种流感疫苗2~4周后,人体就会产生具有保护水平的抗体,有效降低流感发生率以及感染后的重症和死亡概率。“当前,流感预计还会持续一段时间,有基础疾病的患者、老人、孕妇以及儿童应尽早接种有关疫苗。”魏东光强调。
学会戴口罩比要求戴口罩更重要
近期,吉林长春、河北邯郸、福建厦门等多地疾控发布流感流行提示,强调戴口罩,并表示,今冬明春,我国呼吸道传染病存在交互或共同流行的风险,但也有专家表示,戴口罩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体自身的免疫力。对此,魏东光比较赞同国家疾控局前段时间在新闻发布会上的观点“学会戴口罩比要求戴口罩更重要”。
12月9日,国家疾控局发布的《预防呼吸道传染病公众佩戴口罩指引》中也明确指出,在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期间,乘坐地铁、公交车等公共交通工具时、进入超市、客运场站、厢式电梯等环境密闭、人员密集场所时属于建议佩戴口罩的场景;而进行体育锻炼时、处于露天广场、公园等室外场所时属于建议不佩戴口罩的场景。
“口罩可以作为保暖工具使用,但一定要注意个人卫生,口罩必须专人专用,不能交叉使用,误戴、错戴的口罩要及时更换。”魏东光说,而且戴口罩前,摘口罩后,均应做好手卫生。
至于如何居家防治呼吸道疾病,魏东光表示,首先建议大家提高自身免疫力,同时做好个人防护,保持良好卫生习惯,养成勤洗手、勤通风的习惯。“对于用药,我们的原则一直是遵医嘱来用药,不建议大家自己在家乱用药,但对于家中有老人、小孩等免疫力较弱人群,可以备一些中成药,比如连花清瘟。”